新聞專題
疫情下,關于行業與生活的幾點思考
2020年的春節,應該是很多人一生中最難忘的春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讓很多人的假期的變得無聊且壓抑,還讓數千人失去生命家庭破碎。進入3月,企業陸續開工,生活工作慢慢步入正軌,天氣變暖,人們正在慢慢走出陰霾。
災難總是不期而至,計劃趕不上變化。公司放假安排主管值班,按照排班表輪值,公平公正,之前也已經值過,很正常的分內事。和以前有所不同的是,前些年陶瓷廠放假時間短,有些甚至不完全停產,所以以前值班很容易會有臨時生產出貨任務,現在放假除了首尾要處理一些客戶零星出貨外,生產可以完全停下,事情較少。另外,考慮父母年事已高,很想回家團聚,且公司還有一個課長協助值班,就做了一個大年初五回家一周的計劃,這個時間是工廠最平靜的時段。后來考慮公司正在建設新廠,兩個工廠事情繁雜,上級擔心會有臨時事務處理,就取消了探親計劃。眾所周知,臨近春節,疫情迅速爆發,全國各地先后快速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所有人的拜年、探親、旅游計劃都取消,大家都呆在原地為國家做貢獻了。
人都是有潛力的,賦予責任才能激發潛能。
面對疫情,雖然我們有過17年前SARS的經歷,可是從國家到個人似乎都沒有積累到經驗,物資緊張以外,制度和方法依然欠缺。面對突如其來的的疫情,假期值班變得不再輕松,要滿足政府不斷推出的政策和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員工安全。
病毒就像惡魔,看不見摸不著,不知道會從哪里過來,所以值班干部整天神經繃得緊緊的,設法把所有隱患排除。一個品保課長,長期從事技術工作,碰上了這個疫情,把那些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并結合專業特長在消毒等防控措施方面不斷完善,工作基本都走在政府要求前面。
曾經有企業管理專家認為“大部分企業干部都是不合格的,因為他在任職其崗位之前并沒有做過,必然不可能儲備足夠的經驗和技能”,在管理觀念和技能達到一定水平后賦予更大的責任,無疑是鍛煉一個企業干部的良好途徑。不少陶瓷企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干部老化問題,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優化人員結構,注入新鮮血液無疑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勞逸結合對于員工持續保持戰斗力至關重要。
本來以為這個春節假期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一切都被疫情打亂,并不是因為忙,而是緊繃和關注。
放假第一周,協助各部門留守人員完成一些零星和例行工作,還沒有來得及放松,就是疫情爆發?;旧厦刻於加衼碜愿骷壵碌奈募鸵?,每天留意新聞和最重要的“佛山發布”、“三水發布”公眾號,唯恐遺漏重要信息。還有就是每天關注來自官方發布的疫情數據,看著數據不斷上升,沒有人能夠預測“拐點”心理一直很壓抑,整個人象手機一樣很疲憊,比手機稍微好一點的是在不得已的時候分兩次給自己安排了兩天休息。從來沒有象這個假期這樣渴望休息,懷念雙休。
遵守法律法規,不要試圖讓員工“習慣”不合法的工作時間。
連續上班時,感覺累的時候常常想起我們的那些同樣在陶瓷行業工作的朋友,很多人是多年來一直沒有享受到雙休的。這些人2017年就被一個營銷專家調侃——“我經常以為全國人民都是雙休的來到佛山才發現原來你們是單休的”,又過去3年,情況依舊。
國際勞工組織1935年出臺的47號公約規定每天工作時間不能超過8小時,每周不能超過40小時,中國是從1995年5月1日起實行五天工作制的,是國際上第145個實行此制度的國家。陶瓷企業推行此制度應該是N年以后,很多人會用陶瓷制造需要連續生產來說明6天工作的合理性,如果這樣豈不是7天更合適。
2019年某個周六,我去一家大型陶瓷集團總部拜訪,他們的正常工作日,可是明顯冷清,和一個人力資源主管簡單討論了其必要性及合理性,他也是不認同。很多老板會理直氣壯的說“我也一樣周六上班的”,這里面顯然存在牽強成份,利用道德和情感代替法律肯定是行不通的,況且還存在大量“你懂的”原因。
疫情面前,國家出臺了很多惠企政策,這些政策都是特殊時期的臨時舉措,法律層面并沒有變化,在員工感恩的同時,企業不妨也考慮現有制度的合法性,不能靠熬出員工的“習慣”來叫板法律的嚴肅性。
調整心態,珍惜當下,善待生活和工作。
“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這句話源頭沒有探究,但是在疫情期間被作家方方引用而戳中人心。至今3000多個患者死亡,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逝去壘砌成這個數據,背后還有隨著這些生命離去而支離破碎的眾多家庭。我們哀悼逝者,更要珍惜當下,善待生活和工作。很多人在家休假可以“為國貢獻”,還可以領薪水,依然渴望工作,這種心理相信會有很多人產生共鳴。
在外部看來,疫區顯然是水深火熱的,可是和湖北朋友聊天,他們依然那么樂觀,充滿信心。微信朋友圈常常有人發文“疫情過后,你最想見的人是誰”,我想很少有人能夠選出“最想”的那個人,每個人心中都已經有滿滿的安排,因為有那么多人值得我們珍惜?;蛟S,說不定很多人更想見的第一個人是TONY老師呢,畢竟我們都想以良好的面貌去示人。